新能源科學與工程

(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)

開設時間:2013

授予學位:工學學士學位

專業簡介

新能源專業2013年開始招生,2017年向社會輸送第一批本科畢業生。專業貫徹學校“技術立校,應用為本”的辦學方略和面向風電、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産業定位,聚焦上海及長三角地區“新能源”産業集群,依托風電、光伏的行業優勢,培養解決新能源相關問題的“現場工程師”。2022年獲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。

依托“能源動力”學科碩士點建設,面向風電、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産業,培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,能在風電、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行業從事設備的開發設計、生産制造、安裝調試和運行維護的技術應用型人才,制度化深層次開展産教融合,校企共同打造高等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基地。

專業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在98%以上,就業專業吻合度在85%以上,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在風電、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領域從事應用型工程師工作。

培養目标

新能源專業秉承學校“技術立校、應用為本”的辦學方略,服務上海及長三角區域、尤其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經濟社會發展,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、新能源工程技術與人文素養協調發展的綜合能力,能夠在風電、光伏發電等領域從事新能源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改造、系統開發、工程設計、技術服務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師,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
專業特色

堅持以“風電和光伏設備的安裝調試與維護改造、工程設計、系統開發、技術服務與管理”四大能力培養為主線,通過校企合作、産教融合連續五年不斷線共建專業,成立校企共建專家委員會,實施師資隊伍、人才培養方案修訂、課程建設、教材編寫、實踐教學環節開發、實習基地建設等全方位、深層次、制度化合作,培養“重品德、厚基礎、寬口徑、強應用”卓越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。

核心課程

電路、自動控制原理、電力電子技術、半導體物理、工程熱力學、傳熱學、流體力學、風力發電原理與應用、風力發電并網與控制技術、太陽能電池基礎與應用、光伏發電系統集成與設計、分布式發電與儲能技術、新能源發電系統集成綜合實驗、光伏系統建模與仿真綜合實驗、生産實習、畢業設計等。

就業前景

畢業生主要從事風電、太陽能、分布式發電、電動汽車及儲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套設備的開發設計、制造、運行、狀态檢測、維護及管理工作,以及從事風力發電站、太陽能電站和傳統電力行業的工程設計、建設、優化運行與生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。

2022年畢業生主要去向

  1.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

  2. 上海電氣新能源公司

  3. 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

  4. 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

  5. 上海航天電源有限公司

學科競賽

學生受益面廣,能力提升明顯,産生了一批優秀成果,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參加的科創團隊分别獲得2016年 “創青春”中航工業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。2016年本專業本科生參加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,榮獲二等獎。第七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銅獎;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“創新、創意及創業”上海賽區三等獎;2022年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創新創業競賽全國亞軍;“象新力杯”全國大學生電力創新設計競賽全國三等獎;第十三屆“挑戰杯”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上海市銀獎;第八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銅獎;“兆易創新杯”2022年第十六屆“西門子杯”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全國二等獎;第十六屆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二等獎。2016-2022年期間大學生申請專利50多項。

産教融合

新能源專業以産教融合為手段,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工程意識,實踐意識、質量意識、節約資源和低碳與保護環境意識,具有從實際出發綜合分析、解決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。

與企業共建新能源專業及産學研合作教育平台,包括“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和産學研平台”、“光伏系統綜合實驗室”、“風電控制系統綜合實驗室”等多個産學研平台,共同開展“以能力培養為導向、以校企互通為途徑”的應用型本科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。畢業生每年就業率均保持在96%以上,近50%的學生進入上海風電集團、上海電氣新能源公司等知名大中型企業。


風電控制系統綜合實驗室


光伏系統綜合實驗室


教學名師

張延遲,博士、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研究方向:新能源發電并網控制與檢測技術、電力系統分析及仿真、智能電網。發表論文100餘篇,專著2本,專利30餘項,參與和主持國家科技攻關、863 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上海市教委及新能源企業和電力行業科研課題多項。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。

王緻傑,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從事電力傳動與新能源發電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,上海市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,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計劃,上海市電氣集團科技項目帶頭人。主要學術兼職:上海市重點科技項目評審專家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同行評審專家、上海市高級職稱評委會專家委員、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員、上海市自動化學會會員、上海電機行業協會會員,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》、《電子學報》等期刊審稿人,華東理工大學、上海理工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。從事研究的學科專業領域:電氣工程和控制科學與控制工程,主要研究方向: 大功率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、新能源發電并網系統動力學建模與控制技術、電力系統諧波抑制無功補償技術、智能電網技術、電力設備狀态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等。共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;在國内外重要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,其中SCI收錄10篇,EI收錄20篇;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0項,發明專利10項,出版專著3部。曾獲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計劃、上海市電氣集團科技項目帶頭人等榮譽稱号。

陳潔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在專業領域方面專注于儲能與新能源發電并網、智能材料的應用的研究,主持各類别縱向、橫向科技項目15項,項目總經費431萬元,70篇,SCI收錄3篇,EI收錄10篇;授權發明專利5項,實用新型專利1項,軟著4項,1項成果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,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
潘三博,博士,副教授,研究生導師。主要研究方向為可再生能源光伏發電及儲能技術,高效率電力電子變換器、諧振變換器。發表了學術論文20餘篇,包含IEEE期刊與中國電機工程學報論文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教委創新研究項目等科研項目。社會兼職有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委員,上海電機工程學會電路與系統專委會副主委,《電力電子技術》編委。

謝源,博士,副教授,碩士導師。主要緻力于風力發電技術教學與研究,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,SCI檢索論文3篇,EI檢索論文17篇;《可再生能源》、《測控技術》期刊審稿人。主持科研項目8項,參與科研項目十餘項;專利授權13項;2022年上海市重點課程《風力發電原理與應用》負責人。指導學生團隊獲得2016年“挑戰杯”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一項。指導的碩士研究生已畢業十餘名,先後有2位研究生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、3位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,所有研究生均多次獲得各類校級獎學金。指導碩士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,其中SCI檢索論文2篇,EI檢索論文7篇,核心期刊論文二十餘篇。指導碩士研究生參加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競賽多次獲獎,申請發明專利二十餘項,其中10項已授權。

郭群超,博士,高級工程師。有多年光伏企業矽基太陽能電池生産和研發經驗。曾經參與和負責過多項矽薄膜和高效單晶矽以及HIT電池項目;曾經在台灣在滬薄膜設備制造企業精曜科技做兼職高級顧問,是重點科學雜志《真空科學與技術》太陽能方面的審稿人。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篇,申請發明專利5篇。

祁永慶,博士,高級工程師。主要從事光伏系統發電、太陽能裝備、非線性控制等技術研究。主持完成了科技部“高效異質結太陽電池産業化關鍵裝備研究”、上海市科委“薄膜太陽電池電性能檢測技術研究”、上海市經委“光伏組件生産線關鍵裝備——多層層壓機”等科研項目,參與多項上海市科研項目,申請多項發明專利。主持完成了上海市重點課程《工程熱力學》,主持多項校級課程建設和教研教改項目。


優秀校友



符磊  新能源專業

榮譽:校優秀畢業生、校優秀班幹部、校優秀志願團隊幹事等。

現狀:就職于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。


吳宇浩  新能源專業

榮譽:在校期間成績優異,獲得特等獎學金,第十一屆挑戰杯國家銅獎,全國大學生三創賽上海市三等獎。

現狀:同濟大學攻讀研究生。



戚雄飛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

榮譽:退伍士兵,1次國家勵志獎學金;1次博學獎學金一等;2次博學獎學金二等;1次博學獎學金三等;1次校優秀團員1次,1次校三好學生

現狀:上海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





Baidu
sogou